RFID技術肉類追溯監管,讓食物更加安全 |
發布時間:2018-11-19 11:43:06 | 瀏覽次數: |
8月14日,河南省鄭州市經濟開發區某食品公司屠宰場的一車生豬發生不明原因死亡,共260頭,發病30頭,死亡30頭,產地檢疫證明顯示生豬來自黑龍江省佳木斯市湯原縣鶴立鎮交易市場。8月16日凌晨,經中國動物衛生與流行病學中心國家外來動物疫病研究中心確診,該起疫情為非洲豬瘟疫情。今日今日小編為讀者朋友們介紹下RFID技溯源系統讓我們清楚的了解食品的整個來源過程,采購安全的蔬菜。 在引進高品質的生豬產品的基礎上,公司投資采用先進的物聯網技術,建立生豬產品質量安全的可追溯體系,確保肉品安全健康。 這一系統主要利用RFID溯源芯片記錄豬肉的溯源信息,實現對生豬產品從養殖、屠宰到流通、加工、消費等各個環節的全程監管溯源,充分利用高新技術賦予個體豬只乃至分割肉完整的自上而下信息追蹤記錄,從而提供反向便捷的自下而上的追溯依據。
大型食品公司已開始利用RFID記錄豬肉的溯源信息 在銷售終端方面,公司下屬所有直銷店配備帶有電腦功能的RFID電子秤,能自動向消費者打印“豬肉身份”,以及自動向后臺數據庫發送銷售數據。在未來豬肉消費中,消費者發個手機短信或上網鼠標一點,就能了解到剛剛買的這塊豬肉從養殖到屠宰的全部詳細信息,真正實現從養殖到餐桌的全面監控溯源。 公司生產一線、檢驗檢疫室及信息監控室,生豬屠宰加工、肉品檢驗檢疫的整個過程。 一頭生豬從進廠到制成豬肉產品,須經過64道基本的屠宰程序,并按不同部位、分割加工成標準小塊,包裝完成以后送到冷藏庫進行0—4攝氏度的低溫排酸,整個流程工人基本不與肉品產生直接接觸。 在公司的檢驗檢疫室,工作人員正在對豬肉進行檢驗,他們介紹,從生豬入場到出廠,要經歷產地檢疫、入場檢疫、宰前檢疫、宰中(同步)檢疫等諸多環節,確保肉品的安全。 方案組成部分 肉類RFID溯源方案是集云計算、云存儲、無線射頻、移動互聯網于一體的新一代物聯網防偽溯源服務平臺。的肉類RFID溯源系統主要由6個部分組成: 包括硬件方面的RFID智能芯片、發卡器、RFID手持設備、最終查詢設備,以及軟件管理軟件、數據中心。 1. RFID智能芯片:每個芯片具有全球唯一的UID,無法被復制,也可做成防轉移,用后即毀;亦可做成耳環等,戴在動物的身上,作為動物的唯一身份證,以隨時用儀器監測動物、記錄動物成長過程中的信息; 2. 發卡器:廠商客戶登陸PC端操作后臺,連接發卡器把相關信息寫入RFID智能芯片,是將芯片與電腦連接的工具; 3. RFID手持設備:用來遠距離、大批量、快速讀取智能芯片(讀取距離可自行調節),上傳動物的相關信息至數據中心; |
RFID技術肉類追溯監管,讓食物更加安全相關射頻識別設備與應用方案 |